許多家屬或是困擾者,來到協會這邊,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… 有效嗎?

臺北市特殊教育關懷協會  

 

多半來訪者都不是第一次對外求助,可能已經跑過各大醫院或掛過不同的門診,也尋求不同的輔助教育資源,不論訴求是在於孩子的過動、自閉或是發展遲緩上的問題,或是憂鬱、焦慮等相關心理疾患,多半嘗試的愈多,挫敗也跟著變多,由於看不到困擾者的改變,久而久之,家人或困擾者的態度轉為「接受」現狀,並顯得無能為力,而多年之後,還願意到協會這邊來求助的對象,多半是還有僅存的一些熱沉、期待,但也許,也只是最後的一根稻草。

因此,每當面對來訪者的提問:「有效嗎!?」我總是會先要求對方,試著停下腳步,放下心情,告訴我:「你的期待是什麼?」要對方說出期待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,但往往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,就在對方說出期待的時候,陷入了「問題導向」的解決策略,就像醫生要病人吃藥,復健師要病人定期來復健,而靈媒者就要求病人來收驚或是向神明發願等等。然而,往往在這個努力的過程當中,家屬看不到明顯的改變,而專業人員又無法百分之百的保證時,雙方共同陷落於「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」的迷思,彼此可能在這個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的過程中,共同帶著很深的挫敗感,結論是…無能為力。

而回過頭來,卻沒有人看到困擾者的「心」。不論病情或是症狀的如何進展,對病人而言,心的變化依然是持續而不斷的在醞釀著,真正讓病人受苦的,不在於病痛的本身,而在於「心裡上的受苦」,我親眼看過太多的身心障礙人士,即便在沒了手腳或是看不到眼前的光明時刻,他並未因此而感到痛苦,我也曾看過,一位多年來被精神分裂症所苦惱的病人,笑著對我說:「我這幾天會發病,到時候你來找我要小心,大約半個月後,我們再聊!」對他們而言,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的疾病,都並未打敗他們,甚至,他們活的比我們所謂的正常人,來得更健康、更有生命力。而往往我們只看到病症的本身,而忽略了病人依然是個「人」,他們和我們一樣,有靈性、有情緒、有感動…,而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對方外在的行為表現,是他們不符合常理的行為樣態。

當家屬訴苦完幾年來的折磨後,我心底明白的知道,不只是病人本身在受苦,而家屬本身所承受的苦痛,往往是更甚數倍。在每次的面談後,我總會想辦法提醒家屬,不要忘了,讓自己的心「靜」下來,如果家屬不能夠把自己照顧好,那麼病人也將無法得到好的照顧,這個復健的過程也許漫長,我們的期待也許無法快速的得到改善,甚至一輩子也許我們都達不到,但是我們因為有期待,病人才會一直進步,陪伴的過程也許煎熬,但我們一起成長,只要我們對病人還有信心,那麼就會有再進步的可能性,也許病症無法立即緩解,但我們陪著對方一同成長,感受這麼樣的一個不同的生命視野,往往我的經驗是,病人是我們生命中的一位老師,他用他自己的生命和所有的一切,帶領我們看到生命的另一片風景。

 

 

 

◎協會地址與預約專線:
02-25239605(週一至週五10:00~18:00 歡迎隨時來電諮詢)
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66號9樓(行天宮捷運站1號出口附近,原中山禪修會館)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特殊教育關懷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